【產業】在公司的進與退是假議題,真正議題是去看產生問題的問題在哪。

今天在機艙與一位對我照顧有加的長官聊天,這位長官從我進入公司之後就一直不斷的邀約我到他的旗下工作,但我都笑笑帶過。

但今天碰巧在機艙見面,他親自帶著一群工程師正在那兒努力處理一件棘手的工作,我原本想要繞路假裝沒碰到,但這位長官反而跑過來跟我打招呼,也開啟了一段對談。

從他高中畢業到在這家公司奮鬥三十幾年的過程,一路從學徒到一級長官。途中因為工作的關係,長期離開台灣打拼。述說著年輕時隻身在外地,收到家人的信,不禁痛哭流淚,那畫面至今還歷歷在目。

但話題一轉,他說:「雖然我很想讓你加入我的部門,但老實說,如果你是我的家人的話,我會希望你離開,這家公司的文化或是制度上都在往下走,不適合年輕人待下來。」我心一沉,連一級主管都這樣說了,看來是該有所準備了。

但從他人生故事中透漏的點點訊息以及一些行動來看,也讓我對於彼得原理有了更深的體悟。

有時候,明明大家都想做對的事,但偏偏整個組織卻迅速的走下坡,努力甚久,卻越來越感到筋疲力竭,最後導致結局糟糕收場...。

所謂的彼得原理,就解釋這種現象的成因在於:將原本屬於技術性的員工放到管理者的位置上,但做事風格卻仍未改變,所以導致管理成效不彰,造成事情越來越多越忙,沒辦法做到良好的分配,導致忙的人越忙、閒的人越閒。

或許根本沒有人是尸位素餐的在自己的崗位上,而是這家公司太多正確的人在錯誤的位置上...

讓我想起最近讀完了《賈伯斯傳》,個人認為賈伯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他並不會做硬體、不會設計、不會寫code,但他卻可以帶領整個蘋果向前。或許,他並非技術人員,但他確實是個績優的領導人。而且人生的一開始就在那個位置上直到最後。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適合扮演甚麼樣的角色,然而大多數的人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個相性。如果這只是一份求溫飽的工作也就算了,如果這是要與全世界競爭並且脫穎而出的工作,那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絕對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我慢慢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於管理學的「研究」上,但目前觀察好像還缺乏重要決策與這份工作最需要的溝通能力。

溝通的能力需要時間的累積與培養,尤其是磨合出工作上的默契是有助於溝通順暢與否的關鍵。

而決策能力則是在經歷多次重大變革時,觀察上級是如何決策,決策是否正確,然後慢慢習得。

我想,要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工程師,還久的遠呢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如何取得EXCEL儲存格文字顏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