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書摘】趨勢大師奈斯比11個未來定見

作者在本書提到一些,他認為自己之所以可以觀察到這些趨勢的原因。
1. 凡事抱持好奇與疑心
2. 喜愛閱讀
3. 對職場的態度:如果一個職場學不到新事物時,就辭職。(約三年週期)

本書並非提出一個未來一定會發生的結果,而是不論時間如何變化,我們都應該具備的一些「定見」。如同書中一句:「思考模式有時需要循規蹈矩;有時,需要恣意飄颺」在定見的基礎上,才有發揮的可能。

【十一個未來定見】
1. 不是所有事都在改變

想想可口可樂,新口味依舊比不了原本的口味。

管理技術數十年不斷推陳出新,但仍舊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方法。如同六標準差曾經紅極一時,到現在也後繼乏力。

在人類的歷史中,多數事物是不變的。要注意分辨:
→基本要素,還是無謂粉飾
→中心本質,還是操作技巧
→大勢所趨,還是一時流行
→創新突破,還是精進改善

2.未來就從現在開始
對週遭事物心不在焉,就像是我們身處鼓吹改變的環境,急切尋找未來,卻當下就絆倒。其實未來的開始就是現在。

1980年代工會的推廣,卻忽略了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個人主義發展,故當時就已經有工會會逐漸式微的影子。

報紙是觀察未來的好幫手,他們不僅是歷史的初稿,同時也讓我們一窺未來,因為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會決定未來。報紙是我們能收集到的基本資訊,並且能提供不同地理區域的觀點。

掌握資訊是很重要,但不只要注意資訊量,還要重視接收資訊的方式。

3. 不要輕忽了統計數字

椰子與鯊魚:全世界一年被椰子砸死的有150人,然而2002~2004年間被鯊魚咬死的只有14人」

20年前的車諾比,媒體曾大幅報導,歐洲將會有大批的動物死亡,預估接下來十年將增加80萬個癌症病例。但聯合國及其他政府機構現在告訴我們,車諾比輻射致死的相關人數為56人,其中47人是廠方工作人員,他們是因爆炸或其後所引發的火災致死;大約有4000名孩童罹患甲狀腺癌,但幾乎全數治癒,只有9人死亡。

人類的天性,就是將資訊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結果。

4. 盡情想像,別怕出錯

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,父母是對的,老師也沒錯,老闆更是英明。我們都見過夫妻大吵大鬧,爭的就是誰對誰錯,但爭論的問題本身往往被忽略掉。

想的往往是打擊對手的問題點,而不是試圖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。更糟的是,這種只有自己是對的心態會妨礙學習與理解,使你無法成長。成長必須伴隨著改變、修正,並自我質疑。

5. 未來就像一個拼圖

「誰曾經以直線排列的方式,完成拼圖呢?」

已經有許多的熟果子等待你去撿拾。如同愛因斯坦發表電動力學的論文前,其實早已有人提出,但這並不會損及愛因斯坦崇高的學術地位。未來是給懂得整合可能性、方向性、各種事件...等未來拼圖的人。

預測未來趨勢時,你不能只看顯而易見的面向,而是要著重在自己有興趣與會努力達成的目標。是你自己,決定未來圖像的大小。

6. 不要走太快了

再提出創新、策略前,注意市場是否已經被教育好?政治人物由選民決定,企業與科技界則由消費者定奪。那些想揭示未來的人,幾乎都犯了跑到太前面的錯誤。稍微克制一下,別衝太快了。

7. 變革,就要端出牛肉

身為領導人,有責任讓他人知道變革會帶來甚麼好處。這是領導人的責任,而非大眾的工作,除非眾人相信領導人所言,否則它們是不會支持變革。

請不要低估了大眾,當人們抗拒你的變革時,不是你沒讓它們看到牛肉,就是它們有充分的理由抗拒你。如果是後者,請不要急著罵人,要先找出原因。

發明背滾式跳躍法的佛斯貝利,一開始他的教練硬要他改回傳統的跨躍式,然而當他打破了世界紀錄後,也永遠改變了跳高的跳法。在這個例子中抗拒變革的是教練,而非球員。

8. 演變是需要時間的

我們總是低估了充分實現概念所需要的時間,而且比我們預期的時間來得長。

9. 把握機會,不要急著解決問題

不要急著解決問題,先把自己準備好,再去解決問題。

蕭伯納:「人們往往埋怨天註定,但我不認為環境主宰人。世上邁步向前的人,都是那些積極尋找適當環境的人,如果找不到,他們就自己創造。」

10. 要懂得去蕪存菁

「先減後加」才能確保品質。

11. 科技,始終來自人性

引入新科技時,請自問:
→什麼會被強化?
→什麼會減少?
→什麼會被取代?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如何取得EXCEL儲存格文字顏色?